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你聽見了嗎? 音樂中的社會學意涵 ──社會系師生徵文

◎黃士玨


 From Enslavement to Obliteration Napalm Death

張趙鎮瑤/社會一

 輾核1先驅Napalm Death承襲了龐克音樂激進的社會意識,並毫不留情地猛力批判,在這首〈從奴役到忘卻〉中,他們控訴著人性對於權力、資本無止盡的追尋反使自己成為被壓迫的奴隸2。社會階級鴻溝擴大的同時,所有的衝突和分化卻又被粉飾太平,於是人們陷入苦役與偽飾並存的詭異邏輯中。

 (註1)輾核(Grindcore)是一種極端類型的音樂,特色有厚重的吉他失真、低音、高速,常人聲咆哮與尖叫,著名樂團有Napalm Death
(註2)〈從奴役到忘卻〉這首歌沒有歌詞,而是用厚重的鼓聲與重低音、人聲等衝突性音調凸顯出上述動機與特質。


酒干倘賣無/蘇芮
酒矸倘賣無 酒矸倘賣無酒矸倘賣無 酒矸倘賣無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沒有天那有地 沒有地那有家沒有家那有你 沒有你那有我

吳毓軒/社會一

         其實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是1983年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電影內容描述一個住在台北信義路眷村的退伍啞巴老兵,靠著拾荒的微薄收入養活一名棄嬰,而嬰兒長大成為當紅歌手後,卻因為自己的星途,不願意也無法承認這段父女的情誼,以致後來發生憾事時追悔莫及。
  這首歌的社會學意涵或許沒有非常明顯,但我想表達的是,在每一個不經意的街口,我們都有機會見到這些拾荒的背影。除了或許有階級複製的問題必須被正視以外,也可以連結到社會學甲讀本裡胡淑雯的《界線》裡,小女孩雖出身貧窮,卻因為要迎合上流社會,努力抹去原生家庭的痕跡。然而卻無法適應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因而產生不安全感;再加上背棄原來生活後隨之而來的愧疚與負罪感。女孩於是生活在掙扎之中。


 愛拚才會贏/葉啟田 

一時失志不免怨歎一時落魄不免膽寒那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 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柯昀青、葉馥瑢/社會所碩二    

 這首歌裡面反映了個人努力必定能帶來甜美的果實,然而,在社會學的分析上,一個人的成就與職涯選擇仍然受到社會脈絡的限制,舉凡父母的社會階級位置所賦予下一代的文化資本、人脈網絡,到階層流動制度的設計(如教育制度的設計偏向中產階級為主流的話,中下階層的弱勢學生較不易從教育中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在影響著一個人的成就高低及未來的社會位置。因此,社會學的分析挑戰了「愛拚才會贏」的觀點。




 大家免著驚/羅大佑
 有一個現代廟埕在台北市鎮路 和尚王爺甲阮惜甲花糊糊朋友相招運動做伙來散步 燒香希望保庇萬歲好前途
 今仔這個靈堂親像當在變 愛靠台灣同胞做主來表現廟內廟外認真流汗沃土地 但是遊街甘著拼來廟埕坐
 免著驚 驚著免 免著驚來 驚著會變免著驚 驚著免 免著驚來 驚著會變

侯昱堂/社會一     

   皇后大道東的台語版,以台北幾個主要幹道帶出整個台灣的歷史(介壽路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大道人潮與車潮的流動意象象徵台灣社會的變動,尤其八零年代後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解嚴前後,偉大領袖的靈堂被市民的休閒、藝術與抗議佔領,大家作伙來散步慢跑。世界在變台灣也在變,大家就免著驚,嗎?
  這首歌收錄在1991年的〈原鄉〉,九零年代至今台灣的改變也不曾停歇,信義區發展起來了,台北一零一與阿本仔的總督府、偉大領袖的大廟在同一軸線上東西遙望,成為另一個台北人的休閒與藝術重心,只是抗議依舊。不知道介壽公在天上如何感想?



三個姑娘仔/朱約信
 有一個姑娘仔 已經袂少歲  一日到暗就顧讀冊真理是一切 問伊東時這想要嫁 伊講擱等一下若無理想的機會 作老姑婆也沒關係有一個姑娘仔 已經袂少歲 一日到暗就甲儂冤家開嘴就給儂罵 問伊按怎這歹性地 伊講無法度控制這是自由的(社會)天地 你是按怎插我遮多有一個姑娘仔 已經袂少歲 一日到暗就抗議遊街罷去乎儂摃一下 問伊(按怎)太遮愛鬥熱鬧 伊講伊看不過(看著)哪有什麼沒公平 著要甲儂花毋知裀到底塊想啥貨 裀追求的是啥貨毋知裀到底塊找啥貨 打拼為啥貨為什麼好好的一蕊花 連呢萎去無聲無息為什麼未當說出心中話 這個社會是毋是破病

 陳惠敏/社會系助理教授    
大一離家北上讀大學時,既是身體的錯位(高雄—台北)、氣溫和濕度的錯位(冬),也是聽覺的錯位(哇!這是什麼歌?),完全開啟。校門口經常有抗議靜坐,也有學生現場唱歌。也在當時,第一次聽見朱約信和濁水溪公社,自此不走。對我來說,在視聽小劇場的經典現場:「鵝媽媽要出嫁:楊逵紀念音樂會」,體驗黑名單工作室、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都是前所未有的,於是,幾乎手邊所有的卡帶都是水晶出品的(後來有了CD就再另外備妥一份)。而其中,「朱約信的音樂/朱約信現場作品-貳」是我到現在都還經常會拿出來聽的一張。當時對這首「我所知道關於她的二三事:三個姑娘仔」印象最深刻。
 這首歌的歌詞是黃靜雅寫的,當時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中,學生經常走上街頭。在校內,則是積極參與讀書會、校園民主與自治,在填鴨式的聯考窒息下初初鬆口氣,困惑比堅定輕易許多,要革的首先就是自己的命,要解放不只是那些黨國教育下的好學生思維;同時更大的挑戰和質疑,是在於如何當不是被教養而是喜歡自己的「女生」,如何當一個不是「好的女學生」,拋棄、重新建立自我認識的過程裡,通常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甚是厭惡自己,非常辛苦。今天再把這首歌拿出來聽,似乎還是依然適用。即使是有志之士在針對歧視與傾斜的性/別法令與社會制度上,已長期奮鬥盡力,也取得了不少改革性的進步;然而,我們所面對的,教養好女生的社會空間,似乎並沒有多撐開了些許,尤其反而是在異議的內部空間,表面和諧地互相針鋒相對。




無關愛情/江蕙
我盡量來保持一個分寸不通怪我攏抓袂準因為愛情帶來快樂的時陣伊同時也帶來憂悶這無關著愛情無關美麗青春你就不免為我打算那感情惦你我心中變成疑問這一切 就攏無準算


 吳勁萱/社會二
 這首歌反映出社會新的親密關係想法,沒有太多的框架和羈絆,就是為愛付出,為愛離去。
過去的社會期許女性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但這首歌看見女性的意識抬頭,能為自己的愛情負責,能為自己的付出勇敢流淚。但是仍能看出女性的一些排除和侷限,社會期待女性是被憐憫的、被拋棄的那一方,若這首歌的歌詞是闡述男女兩性親密關係間的分離,那為什麼女性要被放在比較低的位置,感嘆一段逝去的感情關係?雖然展示女性在痛苦中,選擇接受愛情逝去的現實,但是否潛在的意識中,仍展演著女性是在親密關係權力結構中的弱勢者?
但我是喜歡它的。
因為在那淡淡的無奈中,竟藏著深深的感慨和悲慟。
它以一個女性的角度去訴說一段失去的愛情,但是這首歌又稱為「無關愛情」,好似親密關係是一個未平衡的天平,在愛情裡衝撞,也在無數的喜悅、痛苦和歡愉的交疊中找到自我。點燃的煙,不再有強烈汙名和厭惡的感覺,它象徵著一種訴不盡的哀愁。
愁,就夾在指縫中,繼續讓它這樣燒著吧!




未來的主人翁/羅大佑
在人潮洶湧的十字路口每個人在癡癡的等每個人的眼睛都望著那象徵命運的紅綠燈在紅橙黃綠的世界裡你這未來的主人翁在每一張陌生的臉孔裡尋找兒時的光榮
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張大了眼睛摸索著一個真心的關懷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她們的未來
別以為我們的孩子們太小他們什麼都不懂我聽到無言的抗議在他們悄悄的睡夢中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


張斐昕/人類二雙修社會系
  說到具有社會學意涵的歌,當然不得不提八零年代紅極一時的羅大佑了,社會學家Giddens認為社會學的想像包括三種想像力,分別是歷史、人類學及批判的想像力,羅大佑的歌批判社會的力道很強,其與Bob Dylan類似的黑衣裝扮,更成為當時反叛的象徵。

我們看到,在工業化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個人不再像前現代的社會被緊密的社會紐帶聯繫著,疏離與寂寞變成現代性的特徵,在都市生活中,我們不知道擦肩而過的路人是誰,「匿名性」主宰了一切。為了在強調「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存活,一個一個充滿生機的個體,逐漸被工廠的生產線異化,成為喪失靈魂的軀殼,而國家機器為了追求虛幻的成長績效,只能不斷創造出「未來的主人翁」這種神話,透過想像的共同體來號召青年們配合國家的政策。但到頭來,人們卻在現代社會中喪失自我,「就這麼飄來飄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