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系館邊緣訪問到社會一的劉彥岑同學(以下簡稱劉),因為學校承認雙重學
籍,所以他同時也在台灣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台科大)就讀工商業設計系三年級。
他結合社會學與設計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學科,使它們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因
此這次廣場想請他分享為什麼會想同時學習這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領域?而於兩
者間思想的衝擊和整合,他又會如何詮釋呢?
廣場:
請問你現在主修什麼設計?
劉:
工業設計。工業革命之後產品大量生產,從以前注重美觀,進而演變到要懂得先觀察使用者,然後進行功能的發想,美感反而是比較後面才列入考慮。我覺得用「產品設計」比較可以形容我們所學,一個產品從發想到最後製造出來,整個流程都是我們的專業。設計中還有一項比較特別的是服務,像7-11的服務流程是一個例子。管理和設計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如果管院要推出一個服務,他們也要去觀察目標族群。一個例子是ibon,它提供很多附加的服務,像便利繳費,這其實是一個台灣的設計師設計的。劉:
首先,台科大是間科技大學,教導的理念是希望學生能成為設計業界的頂尖人才,職業化的教育在培育思考與人文教育這塊就顯得不夠豐富,但這部份正是我自己很想要學習的。另一方面,我覺得社會學很有趣,在高中時就對社會科非常有興趣。苗栗大埔事件之後,我也開始會關心一些社會議題,例如過去有參與士林王家和華光社區的抗爭,那時聽到各種正反面論述和想法讓我發現,我自己都是大二的學生了,卻不能判斷言論的是非對錯,顯示了我在這方面思考能力上的不足。
在設計的前端是要去觀察使用者,滿足他們真正的需求, 而社會學的質性研究技巧,透過訪談和調查, 獲知研究對象的生命傳記, 正好和設計的使用者經驗研究有契合之處, 而且比設計系的教育更加嚴謹。
至於雙方的衝突則在於,工業設計源自於工業革命後,很多產品可以被機器量產。不像革命之前是一件件製作出來的手工藝品,因此需要一個專門的人來負責產品的形象、包裝、視覺的製造,工匠的技能與資本結合,被專殊化,所以可以說工業設計是個依附在資本主義下的學科,很多東西都是跟著商業的機制在跑,因此學生比較不會想要去衝撞、懷疑現有的體制,不像社會學會去探討制度上的問題並質疑不合理之處。
廣場:
當初你決定同時要念設計和社會的時候,身邊的人有給你怎樣的建議或是回應嗎?台科大的老師又有給你什麼建議嗎?在設計的前端是要去觀察使用者,滿足他們真正的需求, 而社會學的質性研究技巧,透過訪談和調查, 獲知研究對象的生命傳記, 正好和設計的使用者經驗研究有契合之處, 而且比設計系的教育更加嚴謹。
至於雙方的衝突則在於,工業設計源自於工業革命後,很多產品可以被機器量產。不像革命之前是一件件製作出來的手工藝品,因此需要一個專門的人來負責產品的形象、包裝、視覺的製造,工匠的技能與資本結合,被專殊化,所以可以說工業設計是個依附在資本主義下的學科,很多東西都是跟著商業的機制在跑,因此學生比較不會想要去衝撞、懷疑現有的體制,不像社會學會去探討制度上的問題並質疑不合理之處。
廣場:
劉:
我的父母一開始認為,為什麼要學一個未必對我未來有幫助的學科,多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但後來我向他們表達自己的堅持和規劃,他們也就同意了。至於台科大的老師覺得,現在的設計其實已經有很多社會的元素,比如說如果你要設計一個跟社群有關的網站,或是你要設計給家庭使用的產品,就必須要去觀察家人之間的互動,而這正是社會學有在探討的領域。另外,他提到學社會學的人有一部分會去考公務員,而現在政府很缺乏設計方面的人才,許多公家建築物和活動的設計,還有與文化相關的政策都是很不合理的,若是懂設計的人能夠進入公家機關,應該能夠在這部分做出改變。
廣場:
會想要用什麼方式將社會學與設計融合?
劉:
前面提到的方法是以設計為主體,社會學為輔助的工具,可是參與紹興學程的美編與宣傳又是另一種結合方式。當一群社會行動者在做事情時,我用設計的專業來幫忙,意味著我以社會學的思考為主體,設計就變成一種社會實踐的技能。
廣場:
有機會你要用什麼管道呈現你的設計?你未來大概會往哪個方向走?
劉:
我其實還不確定以後要做設計還是走學術路線。如果繼續往設計發展,我想要做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設計,並不會想要進華碩或宏達電,整天畫手機和筆電。但是我覺得台灣幾乎沒有具社會企業性質的設計公司,大部分設計師都是為了世界前10%富有的人在服務,也許是可以試試看的方向。而國外有一些營利公司如One Earth Design和Association for Craft Producers,是兩間將設計融入社會的例子。One Earth Design的設計中心在尼泊爾,它幫尼泊爾的貧民設計用像放大鏡的超大的聚光器,把光聚集到鍋底,讓鍋子可以用太陽能煮飯,接著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給窮人,就不用用消費財去生火煮飯,也比較不會得到肺癌。至於Association for Craft Producers是印度的一家公司,幫助受家暴的婦女或貧窮婦女,利用麥當勞化的生產線方式,讓婦女做印度當地的手工藝品,並替她們安排接受教育,學習各式各樣的技能,給予她們合理的報酬。如果未來還是朝著設計發展的話,也許這個方向是有趣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