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專題:偷偷摸摸徵圖文-引言                



偷偷摸摸徵圖文:引言                 
◎吳毓軒


  配合這次的主題「公共空間」,我們決定在這一期的系刊中增加一個專欄──「偷偷摸摸徵圖文活動」。目的在於讓同為系館使用者的各位,去好好的、仔仔細細的觀察、品味,這個將陪伴我們度過四年(或許更多)的系館;也希望讓大家一起參與系刊,因為我們相信,《廣場》是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的大型開放平台,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可以讓各個年級的同學─尤其是對於系館仍然陌生的大一新生─有一個探索及發現的機會,讓自己的心漫步在這個系館的各個角落,並發現生活中不經意的小驚奇。


↑ 在系館頂樓的一景!雖然不是系館一「角」,但是在頂樓可以享受徐徐微風,釋放壓力,還可以偶爾觀察一下學長姊們種的菜 XD
而且從系館頂樓看出去還可以看到新社科院的圖書館漂亮有設計感的屋頂,真的讓人有一種很放鬆的感覺喔!

by 林家琬




↑ 屋頂上微熱的太陽輕輕咬著踏青的心情
只要風吹過,那溫熱的光線就讓樹木每分每秒有了不同的姿態
腳踏車滑行的弧線、路人匆促或併肩行走的步伐,烙出一個個獨特而不可聞見的故事
我閉上眼,輕輕靠在牆上
讓這一刻的幸福在眼底,過度曝光
by 匿名




← 步出沉悶的課堂,我讓心情在這難得一見的冬陽下,跟著同樣想讓思緒發散的朋友們,隨著迎面而來、卻因陪伴而不再哆嗦的涼風,幸福出走。而這,也是我在校園裡,難得不用趕課、沒有微雨,且能真正放鬆談天、毫無芥蒂的時刻。讓心情在這圍城中如輕煙裊裊直上雲霄,風光正明媚地照耀在系館邊角,這樣的感覺,真好。

by 吳毓軒
















「為一個村寨編寫一本詞典,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嘗試。如果我們承認,認識人類總是從具體的人或具體的人群開始;如果我們明白,任何特定的人生總會有特定的語言表現,那麼這樣一本詞典也許就不會是沒有意義的。語言是人的語言。迄今為止的各種語言成果,提供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推進了人們的文化自覺,但認識遠遠沒有完結。語言與事實的複雜關係,與生命過程的複雜關係,一次次成為困惑人類的時代難題。在這本書裡,編撰者力圖把目光投向詞語後面的人和事,清理一些詞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與功能,更願意強調語言與事實之間的密切關係,力圖感受語言中的生命內蘊。從某種意義上說,較之靜態語言,編撰者更重視動態言語;較之抽象義,編撰者更重視具體義;較之規範性,編撰者更重視實用性。這樣一種非公共化或逆公共化的語言總結,對於公共化語言成典,也許是必要的一種補充。」--韓少功<馬橋詞典>開卷語

  在系館遊走,拍攝系館的海報與文字。如果說文化是一個參與其中的行動者可資學習與交換的意義體系,文字在其中必然扮演重要角色。海報是一種宣告與強調,可以反映出在諸多流動交換的意義中,該族群重視者為何。
  社會系的教授或研究室貼的東西比起社工系來得具抗爭精神,聽說政治系政論組也和國關公行比起來比較喜歡參與社會運動,為什麼呢?該表徵背後的社會化過程,又是什麼呢?



by 劉彥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