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雙輔修制度的變遷

雙輔修制度的變遷

◎陳怡蓁 莊蕙慈

       
       在台大整體的雙主修與輔修制度方面,校方訂定的雙主修門檻是「前一學年每學期學業等第績分平均(學業GPA)達二點九二(或百分制七十五分)以上,或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前百分之二十以內(各學系有更嚴格規定者,從其規定)」[1],除此之外,額外的名額或資格限制則由各系自行訂定;而輔修申請資格規定則更為寬鬆,「各學系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至修業年限最後一年第一學期止(不包括延長修業年限),得申請修讀輔系。已核准修讀輔系一次者,不得再申請。但由原肄業學系轉入前已核准之輔系者,得申請以原肄業學系為輔系。 [2]


       在103學年度以前,社會系對雙修制度的規定並非以考試、相關修課紀錄及成績做為評斷的依據,社會系在資格與評量標準方面是由「審查」的方式來考核,並以「占分100%的審查成績」作為錄取依據,然而目前實際申請時並不需要提供審查資料,通過校方最低資格標準即可。或許是這樣相對容易的門檻,使社會系每年均吸引了近上百人申請雙主修、輔修。
   
       輔以統計資料來看,申請社會系為雙修輔系的人數不少,並且審核也有相對高的核准率。縱觀教務處註冊組近四年的資料可發現,特別是雙主修申請核准的人數,社會系每年大抵都在前兩名徘徊,幾乎可稱為台大雙修申請最容易成功的學系。

↓近五年台大學生申請雙主修社會學系的核准情形↓
1.png↓近四年台大學生申請輔修社會學系的核准情形↓
2.png  


       為何社會系的篩選限制相對寬鬆呢?在林國明教授的訪談中,他提到:「任何人如果對社會學有興趣的話,來雙修跟輔系我們都歡迎,這是能夠推廣社會學教育、推廣社會知識的一種管道、一種方式。」


       由於雙輔系學生擁有非社會學的背景,在課堂中可以帶來不同面向的思考方式,刺激多樣的想法。然而,為數眾多的雙輔生也引發一些疑慮,例如:是否會造成本系生與雙輔生之間的資源競爭?例如雙輔生與本系生競爭修課名額;或者,課程因修課人數過多,增加老師的負擔而影響教學品質;再者,雙輔修的外系生多半資歷較長,可能比資歷較淺的本系生表現佳,進而影響到本系生的成績評量。另外,直至102學年度為止,輔系生只需修完三十學分的必修課,不需要修習選修課,林國明教授認為輔系生沒有修習到特定領域的社會學知識,取得輔系資格可能有點不足。


       基於上述看法,社會系在102年的系務會議中修訂了現行的雙輔制度,新制度從103學年度開始實施。主要的改變是,申請雙主修或輔修社會系之前皆須「修過一門社會系開的課」;另一個重要改變是,輔系生的必修學分改成15學分以上,另外還要修習至少15學分的選修課程。申請資格增加先修限制的目的是希望降低必修課的修課人數,以集中資源並維持教學品質,保障修課學生的權益;對輔系生修習學分的變動則是希望輔系生也能接觸到社會學與其他領域結合的相關知識,期望學生能對社會學有更全面的理解。


[1]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班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2010。
[2]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班學生修讀輔系辦法,2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