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的話
不同於上一刊的成員,此次系刊《廣場》加入了不少新的生力軍,雖說文筆稍微有些稚嫩,但也努力接續著過往「關注系上,深化討論」的精神,宛若出生幼苗般,以期在為各位帶來一些新鮮感的同時,繼續關心你我生活周遭不經意的小角落。
此刊延續上一篇對於「家庭」的討論,但並非透過戲劇方式呈現,而是回歸文字與數據,點出我們對家庭可能有的、不同與冰冷數據的想像。在第一個專題裡,《廣場》從地理空間出發,思考地理空間/家鄉對於我們的身分想像與認同。現在看到這裡的你我,多少都有可能面臨到跨界的問題,可能是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來到不同縣市就學或工作;也可能是出國深造,在這些無數個「異地」當中,我們又是如何處理身分轉換上的不適跟與新環境的磨合?在〈求學想像〉的意見廣場裡,就讓我們來看看系上同學對此的不同見解與調適吧。而在〈誰是天龍人?〉中,《廣場》的新血們,嘗試從這個逗趣卻有些許深意的網路名詞出發,拆解臺北與新北的無限糾葛,並且試圖了解外縣市的人們,對於臺北人有著什麼形形色色的理解與想像。最後,則是將視野拉扯到更寬廣一些,去觀察並思考在臺灣這個多元的社會裡,人們對於「新移民之子」的諸多想像、偏見與應該改善的地方。
第二個專題,一則是跨出空間的限制,從流浪街頭、四海為家的街友身上,省思物理空間上的家以及心理的、無法碰觸的想像,兩者之間的互動與對話;一則是藉由本學期中備受矚目的巢運與夜宿博愛路的活動裡,觀察並討論年輕世代對於家的想法與反思,高房價的社會裡,年輕人有什麼話想說,以及在運動參與者眼中家的想像,與一般大眾之異同。最後則是由一個簡單的小遊戲作結,藉由這個小遊戲,《廣場》希望可以從「家」的心理想像裡,讓讀者重新思考我們對於家庭的定義,是不是就只有「一般的完美的家庭」如此單調一元的想像。
最後,則是讓我們將眼光放回系上,一起來回味學期中由大象體操於11/14(五)所主辦,邀請到「濁水溪公社」與「來吧!焙焙」的「天井現場——井底之蛙搖滾回聲」音樂會,為我們帶來的精彩演出,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不妨讓我們想一想,這樣另類的社會學實踐方式,可以為生活帶來多少不同凡響的改變。
感謝大家本期的收看與指教,也敬請期待與支持《廣場》未來的成長與改變!
專題:跨/界
意見廣場——求學感受 ◎黃士玨
誰是天龍人? ◎張容瑄
新北人的獨白 ◎傅典洋
流浪到台北 ◎張容瑄 高睿
專題:台灣是我的家嗎?
前言 ◎陳怡蓁
社會如何看待我? ◎黃聆雅
混血身份的自我定位 ◎江毓婷
專題:家的模樣
(沒)有家的人 ◎莊凱筑
不要豪宅,只要實用住宅 ◎陳立庭
小遊戲:家的多元想像 ◎李宛臻
廣場編輯群
【發行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系學會
【編輯:】主編 社會二 吳毓軒/行政 社會二 劉桑祁
編輯 社會二 黃士玨 莊凱筑 陳怡蓁
心理二 陳立庭
社會一 李宛臻 張容瑄 高睿 傅典洋 江毓婷 黃聆雅
【美編:】社會二 莊凱筑
【攝影:】社會二 莊凱筑
心理二 陳立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